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3 4 4 534.5KB 25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第二章 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经检测,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造成建()
物沉降或沉降差超过有关规定,建构()物出现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甚
至危及安全。或已有建筑需加层改造,荷载增加及邻近修筑较深的新建筑物基础
等,原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采用合理的地基
基础加固技术。
加固设计时,首先要复核决定基础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房屋经过一段时间使
用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基土逐渐被压实,孔隙率和含水率逐渐减少,重度
逐渐增加,地基土变硬,承载力口益提高。因而已有结构原有基础的复核除了应
满足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硅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外,地
基承载力等技术参数宜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确定。当现场地质勘察有困难,也可根
据房屋的使用情况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对房屋设计时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进行
适当提高。
如果原房屋经长期使用(粉土、粉质粘土地基土使用 6a 以上;砂土地基
使用 4a 以上;粘土地基使用 8a ),未出现沉降裂缝和异常变形,地基
降均匀,部结刚度较好原基地基承载80kPa 以上时,基承
力可按下式给予提高:
(2-1)
式中:.fk——基础复核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fok——房屋原设计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见表 2.1
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表 2.1
P0/fok 0.9 0.8<0.9 0.7<0.8 0.6<0.5 0.5
μ11.25 1.5 1.15 1.1 1.05
注:P0为原房屋设计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的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① 在选择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时,应根据加固的目的,结合地基
础和上部结构的现状,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可初步选择采
用加固地基、加固基础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和加固地基础相结合的方案。
② 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加固方案,应分别从预期效果,施工难易程度,材
来源和运输条件、施工安全性、对邻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机具条件、施工工期和
造价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选定最佳的加固方法。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又称为托换技术,主要从方面考虑
一是原基础加,减作用在地基土上的压力,地基土强度和
有改变,但单位上荷载减造成地基土中加应力减,可使原
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二是地基土或改
好部分地基土的地基加固技术(灌浆加固技术、高压喷射加固技术,
灰桩加因技术等),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改性来满足建()
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是在地基中置墩基础或(式托换
技术、托换、锚杆静托换、托换以及其他托换技
)土共同作用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2.1 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宽基础技术
术适()力或
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基础加用较,施工也较方便,有条件时应先考虑
非周围场地限制或基础深,对环境影响较开挖大量
直接导致加固用增加等原因不宜采用技术。基础加应重部分原有
基础部分的连接,对刚性基础加后应满足刚性要求,对性基础应满足
要求。
()缝或用混
基础。基础底面积扩大对原基础的抗冲切和底抗弯是不的。
使原基础的抗冲切承载力和底板抗弯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底面积扩大
后也需要重新复核。如果复核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在增加底面的同时增加
面高度。
单位长条形基础底板任面的弯矩为:
2-2
式中:pn——地基净反力,kN/m
al——板边沿距离m
弯矩的变化量为:
2-3
摘要:

第二章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经检测,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造成建(构)筑物沉降或沉降差超过有关规定,建构(筑)物出现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安全。或已有建筑需加层改造,荷载增加及邻近修筑较深的新建筑物基础等,原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采用合理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加固设计时,首先要复核决定基础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房屋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基土逐渐被压实,孔隙率和含水率逐渐减少,重度逐渐增加,地基土变硬,承载力口益提高。因而已有结构原有基础的复核除了应满足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硅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外...

展开>> 收起<<
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doc

共2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25 页 大小:534.5KB 格式:DOC 时间:2024-09-2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