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级理论下公允价值计量与决策有用 性研究——来自A股金融业的经验数据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540.29KB 53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摘要
随着决策有用观成为各国准则制定者的共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
报告已无法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公允价值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2006SFAS
157的发布使公允价值成为财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模式。FAS 157最大的亮点在于
制定了兼顾计量和披露的公允价值层级旨在解决来自各个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
的可靠性问题及其相关披露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开始发布
关于公允价值层级的披露要求的准则。虽然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公允价值层级信
息强制披露的相关规范文件,但通过研究我国A股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2007年到
2010年的公司年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初步披露公允价值层级,并呈
逐年上升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公允价值的三个层级为切入点来研究公允
价值层级信息披露是否被我国资本市场认可,以及公允价值各个层级是否与公司
权益价值相关,得到的研究结论能为准则制定机构及时了解准则制定质量,进一
步完善会计改革提供参考,也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理性投资作引导。本文的研究以
期在理论与实践上为后续研究公允价值层级问题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理论、非活跃市场理论以及价值相关性理论,采
Ohlson 价格模型及其推导模型,选取我国 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 20072010 年作为
样本对象,实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披露了的公允价值层级信息是否具有增量
的价值相关性;2披露了层级信息的公司相关公允价值资产(负债)是否与股价
具有相关性;3公允价值资产(负债)的三个层级是否都能反映股价变化。研究
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实证研究发现:1披露了层级信息的公司比未披露的公司公允价值更能提高
股价,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表明权益投资者非常重视公允价值输入变量信息的
来源,更信赖披露了公允价值层级的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应在今后的年报中尽
量披露公允价值层级信息;
2披露了层级信息的公司相关公允价值资产 FVA 能较
好地反映股价变化,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用。但是公允价值负债 FVL 的回归系
数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说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以公允价值计量
的负债考虑甚少;3.只有层级一与层级二的公允价值资产与股价具有显著的价值
相关性,且层级一的公允价值资产 FVA1 比层级二的公允价值资产 FVA2 更具增量
价值;但是层级三的公允价值资产 FVA3 与公允价值负债的三个层级 FVL1
FVL2
FVL3 却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权益投资者在评估公司价值时倾向于参考更具
可靠性的 FVA1 FVA2而对于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固有的估值偏差使得该层级的信息可靠性降低,因此权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
时可能对该层级的会计信息考虑甚少,并且,FVA3FVL1FVL2FVL3 的规模
相对于 FVA1FVA2 要小很多,这可能也是投资者们未将这些层级信息作为决策
参考的原因。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建议:1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
量指南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操作性2)划分计量级次、增加计量披露
制定统一的层级披露标准;3)重视会计界与评估界的相互合作,鼓励主体通过
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FAS 157;公允价值层级;信息披露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X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3
第三节 研究特点与创新.......................................................................................4
第二章 公允价值发展历程及文献回顾....................................................................5
第一节 公允价值发展历程...................................................................................5
第二节 文献回顾...................................................................................................8
第三章 理论基础......................................................................................................14
第一节 公允价值层级理论.................................................................................14
第二节 非活跃市场理论.....................................................................................17
第三节 价值相关性研究理论.............................................................................19
第四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23
第一节 假设提出.................................................................................................23
第二节 研究设计.................................................................................................25
第三节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27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30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35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38
第一节 研究结论.................................................................................................38
第二节 政策建议.................................................................................................39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40
参考文献............................................................42
录 1..............................................................48
录 2..............................................................50
致 谢...............................................................51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X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决策有用论已成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FASB, 1978) 在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把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义为,“向投资
人、债权人和其他类似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根据我国新企
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1。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的定位就是为报表使用
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随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越来越无法
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公允价值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
2006FASB发布了第15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标志着公允价值在取代历
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模式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了实现我国
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2006215日财政部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公允
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并扩大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范围。
2008 年开始生效的 SFAS 157 恰遇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融机构的责难、美国
国会的威胁,以及欧盟、美国元首的关注,使 SFAS157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经济问
题,公允价值计量被推到了浪尖风口。许多人认为正是这项新准则(SFAS 157
的实施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并恶化整个市场,如美国银行业协会主席和首席执行
官爱德华-易林(Edward Yingling)称 SFAS 157 的颁布是“犯了方向性错误”,而
且在金融危机时期还继续坚持使用公允价值,简直就是火上浇油般愚蠢
Leone,200822008 12 月底,SEC 发布“市值会计研究遵照《2008 年紧
急经济稳定法》133 节的报告和建议”,报告认为,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增
加市场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
SEC 的权威结论挽救了公允价值会计,
使相关争论也逐渐平息下来。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会计界开始反思公允价
值计量的缺陷,并致力于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
公允价值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
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备受质疑3FAS 157 最大的亮点在于制定了兼顾计量和披露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2LeoneMarieBankers fair value is like throwing gasoline on a firehttp://www.cfo.com/article.cfm/11039958.
2008.4.14.
3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学术界没有太大的争论,但对于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理解则存在很大的差异.没有
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必须进行估计,而估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Khurana etal,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XI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披露三个层级的样本公司
当年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公允价值层级旨在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公允价值层级理论建立
在参数等级划分基础上:一级参数是计量日市场上完全可观察到的,不需要调整
的;二级参数是一级参数之外可直接观察 (即价格) 或间接观察 (即源自价格)参
数;三级参数是不可观察参数4。基于一、二级参数的公允价值较可靠,披露的内
容少,而基于三级参数介入了主观因素,给主体留下了一定的利润操纵空间,为
弥补这一不足,要求第三层级披露更多内容。
2009 35日,IASB 发布了《改进金融工具的相关披露(对《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第 7金融工具:披露》IFRS 7)的修订),引入了三个层级,这些层
级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57 ——公允价值计量》中阐述的层级类似,但仅
适用于财务状况表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规定修订内容从 2009 11
日及以后日期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采用。2009 828 日,FASB
布《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对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第三层级信息作了更详
细严格的披露要求。2010 11日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 7(修订本)《财务工
具:披露》引入了对财务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披露之三个层次,并于 2011 71
日生效。据统计,平均有 80.5%的美国银行于 2008 年前三季度的季报中披露了公
允价值层级5。笔者查阅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服务业 20092010 年报,
发现约有 83.2%的公司披露了公允价值三个层级。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公允价值层
级信息强制披露的相关规范文件,但通过研究在我国 A股市场上市的金融保险机
2007 年到 2010 年的公司年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初步披露公允价
值层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见下图 1-1
1-1 A 股金融保险业披露公允价值层级的时间分布情况
本文正是基于公允价值层级披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广泛应用这样的背景
2003) 。支持公允价值的人认为,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并不影响其可靠性(谢诗芬,2004);可靠性
只是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无懈可击的(陈朝晖,2000).
4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会计研究,2007911-15
5The data was initially from Compustat Bank Fundamentals Quarterly Research File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XII
下,来研究层级信息披露是否对我国资本市场有利,以及公允价值各个层级与权
益价值的关系。本文研究具有一定时效性,以期能为准则制定机构及时了解准则
制定质量,进一步完善准则提供参考,也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理性投资作引导。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一、本文基本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
1-2 财务估值与决策有用性研究之基本研究框架
从图 1-2 中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框架遵循从研究意义到概念界定、理论分析,
再到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及后续展望的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首先在基础研究部分,本文以金融危机作为分界点,梳理了公允价
值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得出公允价值会计依然是今后会计界研究的主流,在一
这背景下研究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回顾国内外
相关文献发现,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公允价值层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国内涉猎
极少。接着在理论部分,分析了公允价值层级理论,非活跃市场理论及价值相关
性理论,为下文的实证研究作了理论支撑。实证部分,本文以我国 A股金融上市
公司 2007~2010 为样本对象,研究其披露层级的重要性以及各个层级与公司权益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V摘要随着决策有用观成为各国准则制定者的共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公允价值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2006年SFAS157的发布使公允价值成为财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模式。FAS157最大的亮点在于制定了兼顾计量和披露的“公允价值层级”,旨在解决来自各个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及其相关披露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开始发布关于公允价值层级的披露要求的准则。虽然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公允价值层级信息强制披露的相关规范文件,但通过研究我国A股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0年的公司年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初步披露公允...

展开>> 收起<<
基于层级理论下公允价值计量与决策有用 性研究——来自A股金融业的经验数据.pdf

共53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3 页 大小:540.29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