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收入分配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773.99KB 50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IV
摘要
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日益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1 年为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
内容主要包括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收入分配现状和个人所
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所得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
研究,并借鉴国外成功个人所得税制经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全面改革。达
到个人所得税充分发挥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文章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基尼系数和个人所得税收入相关性进行的
基础性分析,提出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又通过规范性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
得税税制的改革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增强依据国外完善税制优化改善我国个人所
得税制的理论基础,丰富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增
强税收公平的功能,达到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
文章第一章对个人所得税国内外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加以概括,第二章对有关
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加以阐述,包括对税收公平的界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历史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继而文章从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主要遵从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进行研究。
第三章首先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基尼系数和五
等分的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进行量化分析。其次以城
镇居民的等分收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个人所得税征收前后基尼系数的变
动状况,反映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并加以分析,提出我国
个人所得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调整后我国个
人所得税制中仍然存在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发挥的问题。
第四章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中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税制模式、费用扣除标
准和税率,对国际上成熟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借鉴分析。文章第五章在借鉴国际成
熟税制经验基础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改革设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规
范分析。其中以税制模式选择作为改革的基点,笔者按混合税制模式的设想将收
入划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费用扣除方面,对理论界认为的主要观点细化
扣除项目、指数化和区域化必要性加以验证分析;税率方面,按照混合税制模式
的设想分别阐述劳动所得税率和非劳动所得税率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税收公平 税制模式 费用扣除 税率
VI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 1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
第三节 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 5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6
第二章 税收公平理论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 ........................ 8
第一节 税收公平概念 ............................................. 8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历史 ...................................... 9
第三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 ................................... 11
第三章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及分析 ........... 15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 15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制对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分析 ..................... 21
第三节 影响个人所得税发挥调节收入作用的主要问题 ................. 27
第四章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的对比分析 .......................... 31
第一节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对比 ............................. 31
第二节 费用扣除方式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 32
第三节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率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 ..................... 35
第五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设想及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 37
第一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模式改革的规范分析 ....................... 37
第二节 我国费用扣除改革的实证分析 .............................. 38
第三节 累进税率和单一税率的规范分析 ............................. 42
参考文献 ........................................................... 46
附录 ............................................................... 49
致谢 ............................................................... 5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合理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要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
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与此同时还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逐
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2011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网民的提问
时回复赞成网友的说法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制度的因素。温总
理表示,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这是我们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
件实事。在接下来的两会期间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一大热点,主要讨论了提高个
税免征额和减少税率级次、拉大级距方面。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认为要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
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自 201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日益恶化,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
文在通过对收入分配现状和现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以分析的基础
上,对当前个人所得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借鉴国外成功个人所得税制
经验进行个人所得税收制度改革,使改革后的个人所得税能充分发挥对收入分配
的调节作用。
二、理论意义
(一)丰富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
我国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在于现有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仅有的少部
分也是建于整体税制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而通过单个税种改
革分析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不足的分析,设计出能够充分
发挥收入分配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制。从而丰富了我国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的理论
基础。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理论基础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实施以来经历的数次改革,比较局限于个人所得税的财政
收入功能,对用增强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有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
外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的对比分析,提出有利于我国收入分配调节达到公平的个
人所得税制改革。从而增强了我国借鉴国外税制经验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理
论基础。
三、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恶化
改革发展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基尼系数是
0.28,到 90 年代已经超出 0.4 的国际警戒线,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基尼系数
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2005 年的基尼系数为 0.4153,发改委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国民
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研究成果显示,2006 年我国的基尼系
数高达 0.47,2008 年又升高至 0.48。随着经济的发展,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
趋势。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属于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个人所
得税的改革,使改革后的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抑制或减少收入
分配差距。
(二)有利于优化我国税制结构
从税制结构上来看,我国一直以间接税为税收主体,流转税在税收总收入中
占绝对地位。我国税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即将税制结构从以流转税为主体,转为以
所得税和流转税双主体的税制模式,建立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双重职能
的税制结构。本文是基于收入分配公平角度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更加注重个
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改革后的个人所得税制将进一步加快双主体税收结构
的建立。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自 1799 年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西方国家经历了 200 多年
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从而使得个人所得
税的理论框架不断得到完善。整体上来看,西方国家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
的研究探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于国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一是以效率为核心的观点,这些观点不赞同用税收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干预
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主张有效率的税收应为中性税收。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基于私人收入的源泉把资本主义的赋税设计
为工资税、利润税和地租税,在对各种税收进行评述时,亚当·斯密主张不应对
工资和利润课税,因地租是不劳而获的收入,成为最好的课税对象。实现税收筹
集财政收入的目的。对经济运行主张发挥“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作用,不赞同
以政府用包括税收在内的任何方式调节经济。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用税收手段来调节人们的收入分配,认为运用累进税所
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一是,干涉个人经济自由;二是,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伯特兰.普曼认为“税收制度对于富人向穷人的收入再分配只起轻微作用,而政府
支出在这方面所起作用则要明显的多。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认为“如果一个税制
整体累进程度较大,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对生产者自由的干预过甚,抽取了较高
收入阶层(特别是企业家)过多的经济剩余,扭曲和妨碍经济激励机制的动作,
最终会导致纳税人工作积极性下降,也就是产生闲暇和减少工作努力来代替工作、
投资和创新活动的替代效应,最终会影响经济增长。
二是以公平为核心研究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阶段。19 世纪中后期历史学派
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瓦格纳、谢夫勒及后来的马歇尔和道尔顿等都主张以个人所
得税为主体税种。他们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分配、促进公平的
功能,并提出实行累进所得税制来实现这一目标。当时对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
研究还比较窄,只注重单一的收入分配上的公平分配作用。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
斯在分析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中将公平分配与稳定经济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税收
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筹措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它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来干预经
济,调节收入分配。主张以累进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直接税为中心的税收体系。
供给学派十分强调提高个人积极性,他们用“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
的关系,并用图形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税率点。认为高税率妨碍储蓄和投资,主张
减税,降低所得税率。罗尔斯认为社会不平等源于人们在自然禀赋和社会文化条
件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来解决不平等等问题。即通过税收从
处境好的人处取得税收收入,用来帮助处境差的人。认为通过税收来实现收入平
等是合理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西方学者研究的新动向。他们在经济平衡增长
路径和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研究方面建立了联系,试图寻找税收调节收入分配
杨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10
杨虹.北京市税收在收入分配中作用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9-10
约翰.伊特韦尔,莫里.米尔盖等著,陈岱孙译.《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 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6213-215
冯兴元,魏志梅.哈耶克的税制效率与公平原则思想及现实意义.税务研究,2000(8)44-48
摘要:

IV摘要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日益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为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收入分配现状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所得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并借鉴国外成功个人所得税制经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全面改革。达到个人所得税充分发挥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文章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基尼系数和个人所得税收入相关性进行的基础性分析,提出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又通过规范性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改革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增强依据国外完善税制优化改善我...

展开>> 收起<<
基于居民收入分配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pdf

共50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0 页 大小:773.99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