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61.2KB 43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第三节 论文框架·················································································································· 4
第二章 浙江省各县市能源效率的测算········································································ 8
第一节 能源效率的计算方法确定··················································································· 8
第二节 浙江省各县市能源效率的测算········································································ 11
第三章 浙江省各县市能源效率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 17
第一节 ESDA 方法的简介································································································· 17
第二节 能源效率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 19
第三节 能源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第四章 论文总结与建议······························································································ 35
第一节 本文研究结论······································································································· 35
第二节 对节能降耗的建议······························································································ 37
第三节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8
参考文献······················································································································· 40
附录
··························································································································· 43
致谢
··························································································································· 44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意义
2010 年的世界银行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报告中,该报告把能源效率指标列为人
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指标之一高能源消耗和低能源效率使得处
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还
使得国家的经济能源安全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能源效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指标,在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时对该指标
较为关注。Keppler and Birol (2001)认为在促进和保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源效率
是表征能源消费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也是能源政策决策者考虑的关键性政策性参
数。同时,在能源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有毒气体和高温气体是大气污染的
主要来源,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和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因
此能源效率也是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因此能源效率的高低对于解决
经济增长和能源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资源环境经
济学对于能源效率问题的研究也是十分关注的。
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往往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伴随着
大量社会财富的创造能源资源的约束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能
源资源约束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所忽视,然而现在能源资源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家所关注的重要生产要素,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社会经济
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能源资源短缺问
题日益明显。能源资源的可枯竭特性使得已不能仅仅依靠增加能源资源这一生产
要素的消费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要想实现经济持续可靠的增长必
须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上来。
在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消费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为了改变社会经济
的发展方式,“十一五”规划具体明确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十一五规划把节能降耗作为八大刚性指标之一,即在十一
五期末实现单位 GDP 能耗大约降至十五时期末 80%左右。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其能源资源是极其的匮乏,能
源资源的短缺一直制约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在 2010 年浙江省的能源自给率还
低于 5%,能源资源的供给短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节能降耗和大力提
世界银行本书编写著.2006 年世界发展指标[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高能源效率对浙江省来说势在必行。
浙江作为经济大省能源小省。一方面,目前只能通过能源市场的获取能源资
源来满足本省的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依靠提高自身
的能源利用效率来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Andrew Warren(1982)认为能源
效率与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要素一样重要,还称之为第五类能源,这
也说明想节能还必须从提高能源效率入手。为实现十一五规划降低能耗的目标,
全省上下各个地区需要同心协力。由于在浙江省内的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吸引投资的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影响节能降耗的因素在各地区之间差异较为显著,
因此能源效率受上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是否具有的相应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对
于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和能源效率水平差异的控制因素是什么,都是需要通过一系
列研究来解决问题,因此对浙江省内部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是有必要的。
现有文献主要是对各区域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研究的范围上多集
中在国家层面和省的层面上,研究的个体范围都比较大。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广大学者中已形成共识,然而对能源效率在不同区域的
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差异的研究就有点显得不足。史丹(2006)指出能源效率的区域
之间的差异研究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以往的研究大多忽视了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的缩小对提高我国整体能源效率提高的巨大作用。 Jin-li
Hu(2006)、魏楚、沈满洪(2007)等人对我国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问题
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部分地区首先发展起来并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终目的是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而不是差异发展。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的
差异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一直是我国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争论的热点。
最近几年来,对能源效率的趋势研究和地区差异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实际上,一个国家能源效率的整体提升并不是说该国的每个地区的能源效率全部
提升。所以只有当一个国家整体能源效率提升的同时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变小时,
我们才能认为是这种类型的能源效率提高是一个国家能源效率的提高,研究能源
效率的地区差异可以为我们提供合理规划各个地区节能目标和实现全国整体能源
效率的提高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首先我们需要客观分析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
现实情况,分析各个区域能源效率的特征与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制定科学合
理的能源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使我国各个地区在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的同时能
提高其自身能源效率水平,这已成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从已有的关于差异性研究的文献可知,这些文献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经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收入等收敛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能源效率地
区差异性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显得明显不足。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差异性
的研究拓展到能源效率领域,探讨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研
究。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理清以下两个问题:如何合理定义能源效率和选定合适的
指标来表征能源效率并对浙江省各市县的能源效率进行具体计算或测算?浙江省
各市县能源效率是否具有空间差异特征,其空间分布在总体上呈现何种现象?在县
域层面上评估能源效率的差异及其特征研究将会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
持,因此,在浙江省能源短缺日益增强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能源
效率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能源效率在国家层面上的的差异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热点之
一,以下文献主要是从国家层面上对能源效率的差异和收敛进行研究。
Nielsson(1993)和 Goldemberg(1996)在对能源使用上收敛模式研究中发现,发展中
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强度演化适用相同的演化模式。J.W. Sun(2002)在研究
1971-1998 年 OECD 国家的能源强度数据时,发现 OECD 国家间的能源强度差异在逐
渐缩小。Goldemberg and Mielnik (2000)通过使用 1971-1992 年 41 个国家的能源强
度数据证实了 J.W. Sun 的这一结论。Vicent Alcantara(2004)在研究 OECD 国家能
源强度的差异时,通过 Theil 二级指标来分析组内和组间的差异,认为各国家能
源强度差距下降是组内不平和组间不平同时作用的结果,然而引起整个不平等的
主要原因是组间不平等造成的。Jan Cornillie(2004)指出能源强度在社会经济发展
转型过程中会有所下降。
能源效率水平的高低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政策、
能源消费结构、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以上地
区因素共同作用下能源效率具有各自空间分布特征,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于空间因
素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都认为各个地区是同质并且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不考虑能源效率各地区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各地区之间相互关联。国外许多学者开
始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重要工具来引入空间因素,通过空间计量来研
究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和创新活动等问题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目前在空间发展
不平衡问题研究中主要是使用非参数的计量方法。
Quah(1993,1996)在其关于经济
增长的文献中提出了用来分析变量分布的动态性的方法,即非参数的计量方法。
Roberto Ezcurra(2007)借助非参数的计量分析方法来考察 1971-2001 年 98 个国家
的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发现研究的国家之间能源效率的差距在逐渐的缩小,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
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在各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当然能源
效率分布特征在我国各个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地区为研究单元来
研究能源效率可以为我国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能源政策提供依据。邹艳芬和陆宇
海(2005)在研究我国能源效率的区域分布特征时,通过引入空间因素发现我国省
域能源效率和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而且在研究的个体之间
还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高振宇、王益(2006)采用聚类方法对 1995-2003 年我
国各省的能源生产率进行分析,从省域的层面上把全划分为三个能源生产率区域,
即能源高效、中效和低效区。史丹(2006)在研究区域能源生产率问题时,认为区
位条件是引起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制定节能政策时尤其要重视
区位条件,考虑空间因素。李国平,李治,龚杰昌(2010)以中国 1995-2006 年 210
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 DEA 模型测算了中国主要地级市全
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城市能源效率水平空间相关性
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徐盈之,管建伟(2011)通过 DEA 模型测算了
1991-2008 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然后进行了地区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
析,并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探寻
了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非参数的计量分析方
法和引入空间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很快已经成为研究空
间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研究能源效率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现有的大量文献可以发现目前主要是对能源效率的差别性进行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对于考虑空间因素的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还不多,但是已经越来越
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能源效率空间差异性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家层面,省
级层面,而在县域层面研究能源效率的文章很少,因此,在县域层面运用空间计
量理论对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从以往的文献可以看出,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问题已经受到广大学者关注,
目前已有的文献主要是对能源生产率的差别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探讨,但
是对能源效率空间差异性研究不多而且多集中的省域层面上,对于更小单元的县
域研究时很欠缺的,因此县域层面上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还是个
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因此目前现存文献除了研究方向之外,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V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意义·································································1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评述·····································································...

展开>> 收起<<
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pdf

共43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3 页 大小:461.2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