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新初三化学暑期特训营学习专辑_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基础)

VIP免费
专题 16 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基础)
【目标锁定】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
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
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h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
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
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 ,100 g 水中溶解 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
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
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 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 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
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
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
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 溶剂。此处 100 g 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
解度。
(4)单位: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16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目标锁定】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知识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相关推荐
作者:周伟光
分类:中小学教育资料
价格:5积分
属性:9 页
大小:118.7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