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环境差异的视角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383.67KB 56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学术界对审计委员会
有效性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从审计委员会内部构成出发,考察审计委
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等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以财务报告质量作为审
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即研究审计委员会的哪些特征因素影响了审计委员
会的治理效率。本文就属于这一类。本文以截止到 2010 年底深沪两市 A股上市并
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 947 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前人的研究方法,用盈余质量
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替代变量,借鉴截面修正 Jones 模型来测量操控性应计利润,
选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因素
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来考察影响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特征因素。文章还从公司治
理内外环境的视角,对所选样本的 947 家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不同的公
司治理环境对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性作用的影响。通过对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分
析,衡量了样本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以及通过市场化进程指数,运用主成分分
析法、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验证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高效、外部治
理环境健全的前提下,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特征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作用的发挥
有正相关关系,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
本文研究创新点有以下两点:第一,研究视角新颖,引入了公司内部治理环
境、外部治理环境这两个指标变量,比较分析其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关系,以
及其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发挥的影响。第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借鉴了可以反
映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指数和反映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市场化程度指数、政府干
预程度指数和法制化水平指数,并将其在实证分析中加以验证。
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三点:第一,本文参考了前人研究,以盈余质量作为审
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特征是
影响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可以显著提高
公司的盈余质量,说明专司财务报告流程监督职责的审计委员会,在提高盈余质
量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公司财务报告呈报过程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第二,
G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越好,可显著提高
盈余质量,越能有效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第三,在市场化程度高、法制化水
平高、政府干预度低的外部环境下,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能
提高盈余质量。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公司治理;盈余管理;G指标;主成分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录
章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第二节 文章结构和实证思路............................................................................................... 1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
第四节 研究创新...................................................................................................................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国内外研究视角................................................................................... 5
第二节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 7
第三节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与公司治理环境....................................................................... 9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4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制度概述............................................................................................. 14
第二节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18
第三节 公司治理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关系..................................................................... 19
第四节 研究假设................................................................................................................. 23
第四章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质量实证分析........................................................................... 26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26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研究模型............................................................................................. 27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第四节 多变量回归分析..................................................................................................... 37
第五章 公司治理内外环境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关系........................................................... 40
第一节 公司内部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关系................................................. 41
第二节 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关系................................................. 45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展望................................................................................................... 48
参考文献.....................................................................50
附 录.......................................................................55
致 谢.......................................................................56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证监会于 2001 年和 2002 年先后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来,已有超过半数 A股上市公司设立了
审计委员会(倪慧萍,20102005 年国务院批准的《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
量意见的通知》更流露出审计委员会被要求强制设立的意味。监管层对审计委员
会的治理价值给予极大的肯定。但是,已设立的审计委员会真的发挥治理效用了
吗?具有怎样特征的审计委员会更能发挥其治理效果呢?面临不同的公司治理环
境,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有没有显著性差异?正是源于这些疑问,本文对此进行
了实证分析,以期得到解答。
二、研究意义
“对事物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其生存环境认知的基础上,脱离环境孤立的研
究必然影响客观事物的最终效果”。只有正确认识审计委员会发挥作用的环境,
才能够理顺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治
理效率和效果,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故而,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其一,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供相关部门参考,
使其了解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所带来的效应。
其二,考察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其发挥作用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上市公司完
善其审计委员会制度。
其三,分析面临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审计委员会发挥作用的程度,从公司
治理角度提升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水平。
第二节 文章结构和实证思路
一、文章结构
2001 年,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了如
果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占一半以上。
2002 年,证监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应设立
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李兰梅,2008 年在《不同股权特征下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研究背景。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学术界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从审计委员会
内部构成出发,考察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勤勉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对财
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即研究审计委员会的哪些特征因素影响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
效率本文就属于这一类。本文以盈余质量作为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
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因素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来考察影响审计委员会有效
性的特征因素。文章还验证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对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性作用
的影响。选取了深市和沪市中 947 A股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
本,借鉴截面修正 Jones 模型来测量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变
量。用截面数据深入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其发挥有效性作用的关系。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有效性
及其与公司治理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最终选
择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性作为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变量,同时借鉴白重恩等
2005提出的反映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 G指标借鉴樊纲等2010编制的《中
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09 年报告》,选取其中的指标来衡量
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水平。
第三章是审计委员会及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先回顾了审计委员
会的发展进程和其职责的演进过程,然后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研究
的切入点,结合我国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展开了深入研究,进一步阐
明了审计委员会作为一个公司治理环节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四个研究假设。
第四、五章是实证分析。其中,第四章先概述样本选取,本文选取了 2010
947 个样本,以盈余质量作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替代变量,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特
征(独立性、勤勉性)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考察影响审计委员
会有效性发挥的特征因素,也就是探究高效的审计委员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同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有效性。第五章则进一步深入
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发挥与公司治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环境
和外部治理环境,探究公司治理环境的差异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发挥的影响。
第六章是文章的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对前面实
证部分的研究结论加以归纳和总结,然后分析自己论文的局限性,最后结合我国
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现状,展望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并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白羽,2007 年在《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
后的总结。
Jones1991模型不同的是,修正的 Jones1991模型还考虑应收账款变化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
白重恩(2005)提出的衡量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 G指标,是由反映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的 8个变量构成的,
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和财务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这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09 年报告[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3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二、实证思路
本文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以盈余质量作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替代变量,
来研究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总体而言,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计量,也就是最终选取的符合条件的
947 家沪深 A股上市公司,这是文章实证分析的基础。文章所采用的计算盈余质
量的模型是总应计利润模型中的截面修正 Jones 模型
第二部分,以公司的盈余质量或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衡量
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检验审计
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性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来研究影响审计委员会有
效性的特征因素,即通过检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勤勉性是否与公司的盈余管
理程度存在显著的关系,来研究委员会的独立性、勤勉性是否增强了审计委员会
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是对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衡量,参考白重恩、刘俏等(2005)构建
的公司内部治理 G指数来衡量公司的内部治理环境。原文中该指数由八个治理
变量组成,包括 4个数值变量和 4个虚拟变量,其中四个数值变量是:第一大股
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五大高管人员持股量取自
然对数;董事会独立董事的比例。四个虚拟变量是:关于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长
或者副董事长的虚拟变量;关于有否在其他市场挂牌上市的虚拟变量;关于企业
是否拥有母公司的虚拟变量;关于是否属于国有控股的虚拟变量。这八个变量涵
盖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四个主要方面,即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和财务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由于文章中选取的样本为沪深两市 A股上市公司,因此,不
存在是否在其他市场挂牌上市的虚拟变量。综上,文章中用于衡量公司内部治理
环境的 G指数由七个变量构成,也是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和财务信息
披露和透明度,保留了原有指数构成的所有方面。
第四部分,分别检验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的关
系,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发挥的影响,也就是检验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和公司外部
治理环境对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方法
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涉及的变量进行描述、分类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Dechow1995认为,各种非预期应计利润的估计方法中,Jones1991模型和修正的 Jones1991)模
的估计效果最好。与 Jones1991)模型不同的是,修正的 Jones1991)模型还考虑应收账款变化对非操控
性应计利润的影响。
白重恩(2005)提出的衡量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 G指标,是由反映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的 8个变量构成的,
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和财务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这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由于反映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G指数所选取的8个变量之间关系比较密切,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通过主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公司内部治理环境指标进行求值;运用多元回归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同时还涉
及文献收集等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 Excel SPSS17.0 统计软件。
第四节 研究创新
本文研究创新点有以下两点:
第一,研究视角新颖,引入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外部治理环境这两个指标
变量,比较分析其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关系,以及其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发挥
的影响。
第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借鉴了反映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指数和反映公司
外部治理环境的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和法制化水平指数,并将其在实证分
析中加以验证。
成份分析法的应用,提取出几个不再存在共线性的主成份,同时又包含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以各个
主成份的方差贡献率做权重,计算求得G指数。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学术界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从审计委员会内部构成出发,考察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等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以财务报告质量作为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即研究审计委员会的哪些特征因素影响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本文就属于这一类。本文以截止到2010年底深沪两市A股上市并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947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前人的研究方法,用盈余质量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替代变量,借鉴截面修正Jones模型来测量操控性应计利润,选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因素与...

展开>> 收起<<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环境差异的视角.pdf

共56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6 页 大小:383.67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6
客服
关注